返回

第三十二章 王佐文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王佐文若 (第2/3页)

吟,果然吟出了我辈思乡、思亲之情!在下此刻恨不得肋下生翼,立即回到母亲的身边!”荀攸道。

    “公达,我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同意!”

    “公子请说!”

    刘璋道:“我希望公达能稍抑思乡之情,我等入许县稍适休息,待我沐浴更衣后,再前去拜访荀氏高才,不然太唐突、失礼了!”他明白文人都有些臭脾气和强烈的自尊心,如果自己不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想要征辟他们难度将直线上升。

    荀攸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何况也不差这一夜时间,便道:“一切但凭公子吩咐!”

    刘璋道:“那么我便不近人情一次了,公达莫怪!”

    一行人当既进了许县,荀攸作为颖川人,许县倒也来过许多次,当下由他领路,一行人寻了家干净的客栈住下,刘璋等人没有注意的是,客栈的招牌只有两个字——荀氏。

    这一晚,刘璋学着古人斋戒淋浴后,于天色将明之际出了客栈,往颖阴而去。

    颖川荀氏家族庞大、家财丰饶。先说人,据说整个荀氏一族有族人上万,奴仆更是无法计数,而整个颖川郡几乎五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在为荀氏工作;再说财,套用后世的一句话“李嘉诚不管在香港哪个商场消费,花消最后都是进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当然,这话有些夸张,然而这话套用在颖川荀氏之上,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颖川郡半数以上的商业其持有者都只是一个名字——荀氏!而且这还是在黄巾之乱后,荀氏严重受损的情况之下,如果在黄巾之乱以前,可以说颖川郡的郡守见到荀家人都得当作上宾对待,如果是要催收赋税,也几乎不用找别人,只要荀氏足额交纳,一郡赋税征收任务也便完成了。

    荀彧作为荀氏嫡系子孙,按说应该是豪门深重、奴仆如雨才是,然而刚好相反,荀彧所住的地方除了环境清幽之外,便和普通中等人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据荀攸所说,荀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大出息,在荀彧很少之时便仿孟母三迁的故事,将家搬出了荀氏大宅,在城郊选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进院子,让荀彧免受外界打扰、专心于学业。荀母勤俭,在院子周围种上了花草果蔬,并亲自打理,除了肉食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