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 (第3/3页)

也就是1073年,王安石变法,将科举考题改成经义策问,才让策问受到重视。

    不过每个考官都不一样,也有的考官“重视”策,比如现在的这位郭学士。

    “又是孟轲(孟子)之言!荒谬!荒谬!”

    郭学士长须一颤,写上一个大大的“否”。

    他的判断标准,很直接。

    作为司马光的簇拥者,谁说孟子好,他就跟谁急。

    当然,就算要否定,也不能单纯是因为支持孟子,需要有其他的理由。

    在诗赋中找毛病。

    除非真有顶尖的才华,否则鸡蛋里挑骨头,判个否,又有多难?

    他是主考官,只要言出有物,其他考官自然也会给几分面子,哪怕是回到礼部审核,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太低级的错误,所谓复审,终究是个形式罢了。

    就这般,批了几十份卷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否决理由,郭学士疲惫地闭了闭眼睛。

    批卷过程越来越枯燥,直到一份卷子出现在眼前。

    “咦?这字誊写成这样,原卷更是不一般啊!”

    郭学士眼前一亮。

    现在这些考官批改的,其实都不是考生的试卷。

    考生的卷子,早经过糊名和誊写两大手续,也就是遮盖住姓名,并找人誊写了一遍。

    这是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辨别考生,上下联通作弊。

    而誊写过程中,会有人专门挑出卷面污损、字迹潦草、有特殊记号的卷子,直接淘汰,连被批改的资格都没有。

    反观那些三馆楷书极为标准的,书面也会更加整洁些,增加第一印象。

    可现在手中的试卷,何止是光亮整洁,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反正就是与众不同。

    郭学士点点头,看了前面的基础,全部正确无误,再看诗赋,更见欢喜。

    他深吸一口气,又仔细看起策问来。

    心中是动了爱才之念的,想着如果这位学子,也赞同以仁义乱天下的孟子,自己是不是要网开一面。

    但通篇看下来,没有提及孟子的言论,顿时令他抚须一笑,大大的满意。

    至于策有没有针砭时事,对国家有用,反倒是次要了。

    郭学士写下一个大大的“通”字,并附上了最好的赞誉。

    永州解元之位,基本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