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五章:分工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十五章:分工合作 (第2/3页)

都会浪费在借图纸,安装模具夹具,抱怨,溜号上面。

    所以,分工合作,可以让工人更加专注的从事单一的劳动,从而无形中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陈宪下意识的分工合作安排,正是他的作坊效率惊人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二个原因是“标准化生产”。

    实际上标准化生产也是分工合作的一种延伸。

    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陈宪在刚进工厂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工艺工作。

    所以,他在安排学徒生产时,习惯性的给每个工序制定了工序卡片。

    比如说,他在在备料组的工序卡片中,就严格规定了,在折叠锻打时,铁料在火中煅烧的时间,铁料拿出炉火,进行折叠锻打时,锻打时间,以及这个时间内,锻打次数。

    为了控制时间,陈宪最初安排每组必须有专人根据呼吸计时,但他很快发现,这样做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十分不精确。

    经过一番试验,陈宪制作了一批简单的沙漏,沙漏用木头做成,安装在一个木盒子上,从沙漏里漏出的沙子就落在木盒子里,在进行不同工序及时的时候,工人用不同大小的专用木勺,舀一勺经过筛选,清洗,抄干的沙子装入沙漏,用来控制时间。

    在制作沙漏时,经过反复调试,保证每个沙漏的漏沙速度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不同大小勺子,就能代表不同的时间。

    沙漏计时,远比人工计时准确可控。

    这种详细的,可重复的操作规程,让学徒们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去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他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去执行,就能得到比较好得结果。

    正是这些严格的操作规程,让没有什么经验的学徒能很快就能生产出合格的武士刀。

    除了以上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工具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宪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对工具进行改良,而不是像这个时代的工匠,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唯恐学的不到位,等闲人根本想不到改良工具这个方向去。

    除了最开始铁砧的改进之外,陈宪对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