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太尉派的覆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一章 太尉派的覆灭 (第2/3页)

是国家,都是一帆风顺。

    李治对自己的慧眼识珠真是太满意了,认定武后是自己的福星,是昊天上帝对自己的恩赐,所以对武后自然而然言听计从了。

    转眼到了盛夏时节,李治派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率兵进攻高句丽,又收到攻克赤烽镇的捷报。

    与李武的好运连连相比,褚遂良就可怜多了,可谓恶运连连。

    爱州属于热带气候区,气温高、湿度大,又多风雨,褚遂良年迈体衰,不适应这种气候环境,经常感冒,又受到蚊叮虫咬和南方瘴气的困扰,感染疟疾,很快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

    因为路途遥远,褚遂良的死讯到年底才传到长安,当时朝廷正在隆重举办鄂国公尉迟敬德的葬礼,对褚遂良的死给予了冷处理。

    中书令李义府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仗着有宠于上,竟然发动全家贪污腐败,母亲、妻子、儿子、女婿,一起上阵卖官鬻爵,门庭若市。

    同样是中书令的杜正伦比李义府资格老,站朝候班、议事署名都想抢在李义府前头,而李义府经常和他争执,不愿意处在他下面,所以有了矛盾。

    杜正伦看到李义府全家贪污受贿而无事,忍不住与中书侍郎李友益谋划驱逐李义府,被李义府探知消息,密告李治。

    上朝时,杜正伦当着李治的面批评李义府,李义府也大声争辩,大有当年褚遂良脱帽进谏的架势。李治很不高兴,喝斥二人停止争吵,象综艺主持人一样控制住了朝堂场面。

    事后,十一月六日,贬斥杜正伦为横州刺史,李义府为普州刺史,李友益流放峰州。杜正伦不久在横州逝世。朝廷职事不可空缺,九日,任命侍中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侍中。

    本来武后想在显庆三年就动手除掉太尉派的,结果李义府又捅了漏子,只好拖到下一年。

    显庆四年正月,武后召见了许敬宗,一起商议如何除掉太尉派的事。

    武后认为太尉长孙无忌接受了十车礼物却不赞成废王立武,违背人情,又不愿意朝拜皇后,失去人臣之礼。

    许敬宗深以为然,也讲了自己劝说长孙无忌的事,劝他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知道进退、利害、得失,但他不听,还当面斥责自己。于是二人面对共同的敌人,制定了斗争方略。

    武后又劝李治广纳贤才,以作储备,当一批官员被拿下后,储备官员能够立即顶上,不至于国家机构停摆。李治也深以为然。

    仲春二月,当科举会试考完放榜,考上的举人成为贡士,正沉浸在喜悦中,李治突然宣布要对所有的举人进行策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

    策试在宫内规模最大的太极殿举行,共九百名举人参加考试,李治亲自坐殿监考,只考策问。礼部官员负责点名、散卷,引导举人赞拜、行礼,然后颁发策问题目,到傍晚时分收卷。

    李治和武后一起亲自阅卷后,钦定郭待封、张九龄等五人居上第,成为进士,令他们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殿试。

    殿试后不久,李治收到了洛阳人李奉节的告状信,内容是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勾结朋党,狼狈为奸。

    各位看官,皇帝是如何能收到平民百姓的诉状呢?平民百姓又如何能了解官场上的秘密事呢?

    很明显,这是武后和许敬宗在背后运作的结果。她们的情报网络十分发达,对官场动态特别是政治对手的秘密是了如指掌的,请个可靠的平民百姓抄写一下诉状,再代为递上是完全可行的。

    李治看完告状信后,敏锐地意识到韦季方是太尉派官员,而李巢曾经受李义府指挥,现在被太尉派拉拢是想干什么?于是敕命许敬宗和辛茂将审鞫这个案子。

    这下正中许敬宗的下怀,他借鉴高阳公主谋反案的操作手法,大办特办。许敬宗派人不分昼夜审判韦季方和李巢,当然重点是韦季方,不断指出韦季方和长孙无忌的关系,暗示韦季方将长孙无忌牵连进来。

    由于审讯急迫,又用了刑具,韦季方惊惧不已,竟然用刑具自刺,但没有死。许敬宗吩咐医工为他疗伤,然后写了案卷上报,奏称韦季方勾结朋党的目的是想联合长孙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从而使政权重归长孙无忌,并伺隙谋反,今事情败露,所以自杀,以免牵连更多的人。

    李治看了案卷后惊问:“怎么会有这种事呢?元舅被小人离间,小生疑阻可能有,怎么可能谋反?”

    许敬宗对:“臣认真推究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搞清了事情的始终,并非轻率上言,长孙无忌反状已露,陛下却犹豫不决,恐非社稷之福啊!”

    李治长叹流泪说:“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又是这样,使朕惭见天下之人。这件事情如果查实,该怎么办呢?”

    许敬宗一听,眉毛一扬,知道有戏,但皇帝一时难下决心,必须添油加醋、落井下石才行,于是捏了捏象牙笏,看了笏上面写的提示,朗声对道:“房遗爱是乳臭小儿,和一女子谋反,势不可成!但长孙无忌不一样,他与先帝一起谋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