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8 登基(大结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398 登基(大结局) (第3/3页)

“臣远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魏历世二十有一,践年二百三十有六,四海困穷,三纲不立……”

    祭文乃礼部官员所写,用辞虽华丽,但有些晦涩难懂。一些读书不多的人,甚至根本就听不明白祭文的意思。

    这篇祷天祭文大概的意思是:大魏立国二百多年来,终遇大劫,奸臣当道、百姓困顿。

    恰逢此时,胡虏作乱、瘟疫横行,堂堂大魏竟就此毁于一旦。

    除两位公主外,赵氏皇族已断绝于胡虏之手,大魏皇朝实则气数已尽、名存实亡。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大魏境内仍旧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急需一位新君主持大局。

    臣宁志远在两位公主及百官的多次恳求下,终于不得已接任大统,成为新君。

    臣自知德行不足、难担大任,但为保天下百姓安宁,必将躬尽所能、毋以敢忘。

    望上天垂怜,护佑大宁。

    宁志远念完祭文后,将祭文放入铜鼎当中焚烧,然后向上天跪拜行礼,行的乃是最重的三跪九拜之礼。

    站在后面观礼的所有人也立刻跟着一起下跪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行完跪拜礼后,宁志远这才起身站立,面向众人。

    终于,轮到今天的重头戏:移交玺绶。

    所谓玺绶,就是指大魏的传国玉玺。

    当初胡人入城时,这传国玉玺自然无法幸免地落入胡人之手。

    直到西北军全歼胡人大军后,这才重新拿回了这传国玉玺,并由大理寺代为保管。

    由于赵家皇族所有男丁已然死绝,因此移交玺绶这种事就只能由虽为女子,但辈分和身份最高的庆平长公主来做。

    在庄严的乐声中,一身宫装正服的庆平长公主手捧托盘,托盘上面正是之前被胡人所抢走的传国玉玺。

    走到宁志远面前后,庆平长公主手举托盘缓缓跪下,然后躬身说道:“请宁公接过玺印,继任大统。”

    后面观礼的所有官员和勋贵也一起跟着跪下齐声大呼:“请宁公接过玺印,继任大统。”

    在这些整齐的呼声下,宁志远这才表情肃穆地恭身接过玉玺,然后走进内殿更衣。

    半柱香后,已经脱下盔甲换上龙袍的宁志远手捧传国玉玺,直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视众人。

    一时间,包括两位公主在内,所有人立刻齐声大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请起。”宁志远用低沉有力的声音说道。

    众人这才站起来,然后执臣子礼微弯着背等候新皇的号令。

    受禅结束后,宁志远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份皇帝诏书:“今朕承帝王之绪,赐国号大宁。

    以和安八年改为光兴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但凡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已是惯例,众人皆不意外。这份诏书,也算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就是大肆封赏的时间。

    新皇光兴帝首先赐庆平长公食邑五千,焞芳公主食邑四千。两位公主保留称号,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魏太庙。

    封长子宁雅柏为孝亲王,次子宁雅枫为恭亲王。长女宁雅珊为淑贤郡主,次女宁雅芷为敏清郡主。

    奉国将军李定北封护国公,定国将军萧志坚封卫国公,九江知府苏真封慧国公,三公各赐国公府一座、赏金千两。

    章文轩封惠文侯,暂代吏部尚书一职。

    其余一众西北将领皆有封赏,凡是千户以上的将领,皆能封爵,指挥使以上甚至直接封侯。然后依次轮功行赏,无一遗漏。

    在礼部官员念着封赏名录时,凡是被叫到名字的西北将领全都激动不已、欣喜若狂,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们这些武将终日刀头舔血、出生入死求的是什么?

    不过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罢了。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真,难怪他们会如此激动。

    望着这些陪自己东征西战多年的下属如此高兴,已经由西北大将军变为光兴帝的宁志远也不禁受到感染而笑了起来。

    在封赏过后,宁志远随即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以金陵为陪都,迁国都于旧京,一年内完成。

    什么,要把国都迁回旧京?

    这项政令,顿时让大多数人都懵了。

    朝廷好不容易才从旧京迁过来,怎么宁家一上位就要重新迁回去,难道江南这边不好吗?

    许多开始习惯江南怡人气候和优越生活的官员勋贵们不禁有苦难言。

    这时,宁志远不冷不热地补充道:“此次迁都,除在职官员要受朝廷调派外,其余人等一律自愿。

    如果有人想留在陪都的话,朕也不会勉强,各随其意。

    另外凡是愿意跟随大军迁都的百姓,朝廷会在路上定时施粥,另外有大夫会为生病的人治病,使其平安到达旧京。

    此事朕会张贴皇榜,公布天下,望诸君自行体察。”

    听说允许自愿跟随,不少勋贵们顿时松了口气。

    经过胡人入京后到处烧杀抢掠这场大劫后,许多被抢劫一空的世家勋贵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旧京那里除了一幢旧房子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实在没多余的钱财和精力再随大军迁都。

    只有部分还期望着东山再起的家族,才有意于陪新皇迁都,以后找机会再度复兴。

    站在群臣当中的池非望着坐在龙椅之上,身穿龙袍、一脸威严的岳父,他忽然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个人既是他的岳父,又是这大宁朝的开国皇帝。

    而他自己,则是岳父亲赐的三大国公之一的慧国公。

    由“慧”这个称号,足以看出岳父对他的恩宠和期待。

    于岳父宁志远而言,他自封为光兴帝,这光兴二字,自是取其光复天下、中兴社稷之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岳父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首先是驱除盘据南方和西南地区的胡人,收回失地、光复内陆。。

    其次是平定江东的叛乱,使那里重新受到朝廷的监管和控制。

    接下来,宁家还要在全国逐步推行各种新政,其中包括争议最大的官员选拔制和清廉社制度。

    这些新政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绝非短短几年之内就可实现。

    由此可见,岳父宁志远身上的压力并不少。

    而身为他女婿兼亲信的池非,要做的事同样有很多。

    他不仅要辅助岳父改革弊政、推行新政,还要想办法把蒸汽机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让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生在这个名为大宁的汉人国度里。

    虽然他不会造火车和轮船,但他相信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资本的力量会让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

    假如可以的话,他还想把国有银行系统创建出来。

    这样就可以把全天下所有富人藏在家中几乎都快放得发霉的金银给调动起来,让这些硬通货成为大宁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血液。

    他还要协助宁家大力发展海贸,尽量扩大汉人的活动海域,让大宁成为一个仅靠商业和海贸就足以富国强兵的超级大国。

    池非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有道是尽人事,听天命。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好好干吧,能做多少是多少。

    全书完。

    ……………………

    ……………………

    完结感言(正文已超八千字,以下内容不算钱)

    在打上“全书完”三个字时,我感到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了下来。

    我在第一章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本书多半会扑,果然扑得惨不忍睹。

    但不管如何,这本书总算写完了,我也算是完成了对各位书友以及我自己的承诺和执着。

    正如简介所言,这书是我过年的时候脑子一抽突然想到的题材,写一个会写网文的普通人在古代谋生发展的故事。

    因此在我笔下的池非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不懂造玻璃钢铁,甚至连标准化螺丝螺母、轴承等基础工业零件都做不出来的普通人。

    就连滑膛枪,也是完全山寨的结果。

    至少在我看来,这才是相对比较适合逻辑的普通人。

    当然,这样一写,几乎就没什么爽点了,而且这种类型的题材也被人写滥了,自然也是本书会扑街的原因之一。

    很显然,我是那种靠写文赚不到什么钱的三流写手,既然如此,那我干脆就彻底放飞自我,为爱发电,只写自己想写的,就如同这本网录一样。

    本书将是我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古代架空,以后会回归我比较擅长的都市类。

    我现在有两个题材可写,正纠结于写哪个。

    一本是无CP的女主文,一本是都市男主文。我感觉两本都挺有意思的,都值得一写。

    废话就说到这里,再次多谢现在以及以前订阅支持的书友,我们以后再见,小弟一定会继续写下去的,各位珍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