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范仲淹之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二章 范仲淹之死 (第3/3页)

的高阳知县早已经换人,彭得然因为有了徐才正的一封信,此时候早已经调入汴梁城,当了一个小小的京官,现在在位的这个知县,便补了彭得然的缺,此人名叫王全早,正牌的进士出身,实实在在的读书人,相对于那些文坛宗师,王全早的文笔差了一些,朝中又没有什么熟人,故此只能在外做一些小官,辗转了三四任,也始终在一些苦寒之地转悠。

    在宋朝,官员不看资历,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官,一种是京官,没办法,谁叫宋朝的官官阶与职能不符呢,你在外当官,尤其是一些小官,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在京城里就不同了,那里权贵云集,各种王侯将相,就算是在其中当一个最低级的小官,可是万一哪一天被某个大人物看上,便能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只要大人物一句话,虽然官阶不能立刻升迁,但是却立刻就能进入某个实权部门,“知”或者“权”一个肥差。

    很不幸,王全早就属于那种外官,从来都是在外流离,可是哪怕这样,范仲淹的大名也早已经如雷贯耳,奉如亲师,王全早拿到这一封简报,反应也比徐才正强不了多少,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天下文人的心里,如范仲淹这样的大贤,就算是被贬出京,也不过是一时落难,谁叫这是宋朝惯例,从太祖时候起,宰相就没有谁能够在任连续超过三年,这是赵匡胤防止宰相专权定下的规矩,多数的宰相在任一段时间都要外放出去,不过等个几年,这一任宰相到了任期之后,大多都再调回来继续当官,最不济也要留在京城养老,不会叫他老死在外。

    所以,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为将来的某一天范相公总会再回京城的,但是就在这样的期盼里,范仲淹死了,王全早拿着简报,深表悲痛,想了又想,决定着召集全县的读书人,以弟子之理,祭拜范相公在天之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