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节 进驻澎湖,重建锦衣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节 进驻澎湖,重建锦衣卫 (第3/3页)

浇灌”,这一点就更得好好筹划了,还好郑克藏心中早有定计。至此,郑克藏总算可以安安心心的踏上返回台湾,迎接陈嫣儿同来澎湖岛,说服郑经、刘国轩同意自己将要实施的大计划之旅。

    延平郡王府的书房之内,郑克藏口若悬河,从澎湖群岛的布防建设,到军队的编制改革,最后是施政方针,详细介绍给郑经和刘国轩二人,以期得到二人认可与支持。

    在布防建设方面,郑克藏不仅注意防守八罩水道以北的北大SX屿、北山等大岛,就连在八罩水道以南的八罩、虎井、桶盘、花屿、猫屿等诸小屿也没有漏下,务必做到面面俱到,不给清廷一丁点可乘之机。郑克藏的计划是,在这些岛屿上建设防御堡垒,还需至少进驻千人以上的部队,仅凭郑克藏现有的5000人马,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对于这营亲军,郑克藏还有其他的安排,故还需要东宁大营另行调拨足够的军马。要知道,在历史上,刘国轩就是因为对八罩水道以南的这些小屿的忽视,才给了南来的施琅统帅的清军水师得以乘虚入据,有了驻泊、休整和出击的前进基地。对于这一点,郑经和刘国轩的顾虑是,耗资过于庞大,不仅建设防御堡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万余人的兵马常年驻守,更需要大量的粮草补给,但为了明郑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抵御将来清廷的进犯,最终还是被郑克藏成功说服。

    而对于郑克藏提出的军队编制改革,郑经和刘国轩都是统兵的大行家,一眼就看出了改革之后的益处,但考虑到全军普及的困难程度,更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故决定先行找3个精锐营开始尝试,郑克藏的亲军自然也在此列,待总结出改革的经验教训后,在逐步推广到全军。

    至于澎湖群岛的施政方针,郑克藏是如此计划的:首先,在澎湖群岛实施屯田制,鼓励驻守将士就地安家落户,这样可大大减少朝廷的粮草补给;其次,10年以内,澎湖群岛免赋,鼓励民众迁移到澎湖群岛居住,同时掠夺内陆沿海一带的人口,尽快充实澎湖群岛的人口基数;最后,加强澎湖群岛和内陆、海外,乃至原台湾占领者荷兰东印度公司通商,鼓励贸易,获取丰厚的财务、粮食;综合以上3点,逐步实现澎湖群岛的自给自足。对于郑克藏的这份详细的施政方针,郑经毫无意义,更直夸郑克藏身具经世之才,同时也不忘提醒郑克藏要按部就班,不可超之过急,尤其是在内陆和海外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至此,郑克藏短期内,可谓是坐稳了澎湖群岛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甚至说逐步建设他的独立小王国也不为过。最后,也只剩下了他此行另一项重要的目的,他的那个大计划。

    说起来,对于大明王朝,郑克藏印象最为深刻的,并非是什么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或是王国之君朱由检,而是大名鼎鼎的,可说是毁誉掺半,后期甚至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而郑克藏的这个大计划,就是重建锦衣卫,并将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为此他早已开始布局,不仅提前说服了刘国轩和陈近南,取得了二人的支持,就连亲军的组建,以及秘密部队和秘籍基地的筹建,也正式锦衣卫的原型。在郑克藏的心目中,历史上锦衣卫这个********机构的组建还是及其有意义,有作用的,只不过后期统治者对其过于放纵,更所过非人,将权力交到一群身体残缺,心里变态的太监手中,才使得锦衣卫彻底变质,成为了野心勃勃之人是想他们野心的私人武装。

    而对于锦衣卫,郑经的心里也是极其负责的,既愿意将之重现,为他服务,监察百官,监控内陆,又担心他会变成大明王朝后期那副鬼样子。最终,在郑克藏和刘国轩,摆事实,讲道理,全力劝说之下,才勉强同意下来。再者,郑克藏是他的长子,深得他的信任,有意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王位传给他,如今将锦衣卫的重建交到郑克藏的手中,也只不过是提前了一些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