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把梗变成现实的想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把梗变成现实的想法 (第2/3页)

一半左右,如果这样算的话,那确实有上百斤。

    如果那些网友在掰扯时,加上“秦代重量”四个字,那就不是沙雕言论了,反而很专业,毕竟若当真顶着上百市斤的重量去打仗,不用打,赶路就累死了。

    后世野战军作战时的装备标准重量是49.5市斤,还是有其道理的。

    ……

    众将士穿上衣服,却没有再着甲,秦朝五日一休沐,明天无须前往军营点卯,这些将领们都是回咸阳自己的府邸休息。

    今日他们不会再回营,蒙毅便让杨翼飞先跟他回府,后天再跟他一起前往军营。

    蒙毅他们都带有布巾,稍稍擦干头发后,就在河岸边略作歇息,顺便晒干头发。

    等到头发干得差不多,杨翼飞照着其他人的样子给自己盘了个秦代发髻,用布带扎好,至于胡须,就只能等回府再修整了。

    在秦朝,胡须可以修,却不能完全剃掉,只有罪犯的胡须才会被剃掉,谓之“耐刑”,与之相应的还有“髡刑”,就是把头发剃光。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秦人便以“多须髯”为美,胡须是秦人性格的彰显,秦人认为,如果少了胡须这一标志,便少了一份彪悍和血性。

    而秦人的胡须风格,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络腮大胡、三滴水式髭须、八字下垂胡、八字飞扬胡。

    络腮大胡者,一般性格粗犷,豪迈大气,三滴水式髭须者,看上去就较为儒雅俊逸,八字下垂胡显得潇洒干练,深谋远略,八字飞扬胡则看起来文韬武略,胸有成竹。

    杨翼飞的胡须也是八字胡,只是相对八字下垂胡稍平,又没有如八字飞扬胡那样翘起来,在潇洒干练中,又多了几分沉稳持重。

    收拾妥当,一行人将甲胄搭到马背上,持着自己的兵器,策马往西南方向的咸阳而去。

    杨翼飞除了长剑外,还多了根长矛,这个时代的战马没有马镫,所谓的马鞍也只是在马背上搭一条厚布垫而已,十分不方便,杨翼飞若双手持兵器,就没法控制缰绳了。

    他便将长剑插在腰带上,一手拉缰绳,一手持长矛,这才勉强骑稳,没有出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