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会埠中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章 会埠中学 (第2/3页)

落,有时载物太重,甚至会将轮子的钢圈压变形。五伯父发家致富,最初靠的就是修理自行车。

    损坏率太高,又离不开它,印象中农家几乎都配备了补胎工具,一把刷子,用铁皮钻出密密麻麻的细孔,固定在木棒上制成,刷掉橡胶轮胎上的老皮,然后是一瓶胶水,用来粘牢橡胶,补住漏气的小孔或者破洞,然后照样可以骑行。

    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了和脱链条、漏气的长期较量,常常因此满手油污。也没少扛自行车,断链条、爆胎是较量不了的,非要扛到有候车的地方更换才能解决。

    年纪太小,个子太矮,踮着脚尖奋力踩踏,紧赶慢赶,总算跟上了父亲。一路经过石巷、青树、建新农场,到达老会埠,过桥是去乡**,折转向越山方向,就是会埠中学。

    老会埠前面临河,后面有一片农田,折转之后马路穿过农田,开始出现陡坡,陡坡底下,向右有叉道,也是陡坡,不足百米,通往会埠中学。

    马路继续延伸,约百米后又有叉路,沿着叉路二三里之后就是外婆家的香炉山。而顺着原来的马路一直走,前面是西庄村,我读高中的时候,小舅从车坪的供销社转到了西庄的供销社。

    这条马路的尽头,变成一条小路,不能通车,但是可以行走,大部分的地方还能以自行车骑行。这条小路是会埠到罗市的捷径,到冶城读高中,大多数时候走的是这条捷径。

    会埠中学准确的讲,是建在了一个小山的山顶上,开辟出了一块平地,绿树掩映,高大苍翠,学校的楼宇,依稀从婆娑摇晃的树影中露出来。

    刚进校园的情景现在还依稀记得,操场不知道比小学大多少,绿树成阴,花坛、树墙分布其中,一排排宿舍、教室整整齐齐,到处是学生,喧闹无比。

    全新的环境使我眼花缭乱,立刻被未知的好奇吸引。一群学生之中,有许多枫垅小学时的熟悉面孔,知道父亲来了之后,纷纷围拢过来。

    村支书的大女儿就在其中,已经读初三,相当开朗,再不见小学时的拘谨,也没有了对父亲的惧怕,热情的指引我和父亲到教学楼报到。

    第一次走出小山村,离开父母的怀抱,并没有丝毫恐惧忧伤,少年懵懂,被新鲜与好奇吸引,在无知无畏中,开启了独立生活的学习生涯。

    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失去了小学时的特殊礼遇,在这里与其它学生一样普通,而且来自偏远山村,就更加普通,加上瘦小体弱,再不敢肆意张扬。

    好在大病之后受过些挫折,受过些打击,有过失落经历,有了些心理承受能力,倒也能适应。

    如果没有那场大病,我一定生长发育得比他人快,一定比同年伙伴高大强壮,一定不会有孩子王地位遭受挑战,一定不会有丢掉头衔的打击,一定不会有情绪低落,一定不会有暗自伤心,一定不会有一蹶不振。

    也许仍然会大胆无畏争强好胜,也许仍然会像当孩子王那样,小伙伴们都要听我指挥,哪怕别人捡到东西也要交给我。在各种思潮云涌泛滥的年代,也许也会成为一个混混。

    时间不可能倒流,历史不可能重演,命运不可改变,刚进入中学的我,站得始终是排尾,坐得始终是前排,面对比我强壮的同学没有准备,面对艰苦的学习生活,同样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瘦弱带来些自卑还有胆小,不太敢与后排高大的同学玩,选择的玩伴,都是前排的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