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 (第1/3页)

    寄宿生和走读生,是当时学校常见的两种就读方式。寄宿生吃住在学校,早晨要按时起床,要早自习,晚上要按时就寝,还要晚自己。

    走读生只要按时上课,按时下课,不用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相对而言,受管理受约束要少些,要自由一些,刚上初中,顽心未泯,更喜欢做走读生。

    自打进入中学之后,越来越羡慕走读生,不但是因为走读生相对自由。更重要的是,寄宿生吃得太差,住得太差。

    每个农村来的孩子,父母送到学校时,一般都是一个木箱子,一床被子,一张草席,被子各式各样,草席有好有坏,最好的当然是垫褥,其次是买的草席,再次是竹子作的凉席。

    箱子一般都比较大,安上了锁,平时锁住,用时打开。里面放换洗衣物,一个米袋子,以及一两罐干菜。如果家里给了零用钱,一般也放在箱子里面。

    寄宿生每人都有个饭盒,四四方方,用铝做成,上面有个盖子,专门用来蒸饭。也有些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用的是资瓷碗或者瓷缸。

    我和姐姐,一人一个这样的饭盒,细心的父亲,在盒盖上用铁钉敲打出一个小圆点,分别组成我们两的名字,便于辨识,不会搞乱,也不容易丢失。

    后来转学到澡下,那里的寄宿模式差不多,两个饭盒跟随我们过去,一直到初中毕业。现在它们应该都还在,被父亲留了下来,当作了盛鱼勾鱼线的盒子。

    那时候的学校食堂,设备简陋,灶上架一口大锅,用杂木做成用一个很大的笼屉,蒸饭时锅中盛满水,将笼屉一层层叠在笼屉上,底下生起大火,就能将饭蒸熟。

    到学校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从箱子里面取出家里带来的米,放在饭盒内,以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在食堂,由工作人员一个个的将饭盒放入笼屉内。

    印象之中,饭盒都是随便放置的,每到开饭时间,一个个的笼屉摆出来,蜂拥而来的学生们,按照记号寻找自己的饭盒,每次都拥挤不堪。

    几百上千个学生,场面有时候会很乱,常常出现前面的人拥挤着将其他人的饭盒打翻,也有拿错的,每每出现被拿错之人,哭哭啼啼的找到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回来。

    农村孩子纯朴,自己拿自己的,一般都不会拿错,偶尔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要老师帮助寻找,都能够找到,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故意拿别人的饭盒。

    这是为什么勤工俭学,交柴火是重要的内容,学生们蒸饭,那一口灶烧得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