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束发之年 第七章 父子夜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束发之年 第七章 父子夜谈 (第3/3页)

以鼻,要么束之高阁,陈戒有所抵触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这种刻板偏见已经形成,陈国刚也只能硬着头皮替那帮骗子擦屁股了,他先是一脸正色地质问道:“你这些偏见都是哪里听来的?!”

    然后他就开始了纠偏的工作,只听他解释道:“善易者不卜,真正看得懂《易经》的人是不需要占卜的,里面的道理都是防患于未然,如果真正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哪还用得着求神问卜?!那些求签者的心态说到底无非就是抱着既想占便宜又不想吃亏的侥幸心理罢了,而那些骗子也正是迎合了这种心态所以才有了市场。”

    陈国刚分析完了这些求神问卜之人的心态之后接下来就是找反例了,总得有个实实在在的正面例子才能彻底扭转陈戒的刻板偏见吧?!

    于是陈国刚继续说道:“这部经实际是中国哲学的总纲,能看懂的话对人生的益处是非常大的。二进制就是西方受《易经》思想的启发创立的,有了二进制才有了后面的计算机,也才有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怎么能说这部经仅仅只能用来算卦呢?!”

    当然陈国刚心里也明白,国人之所以没办法从《易经》之中悟到二进制,跟这种求神问卜的风气以及刻板的封建礼教有很大关系。毕竟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古人思想的精髓大多已经丢弃,继承下来的基本都是些走样的形式主义。而国外由于没有这种风气和历史负担,所以审视《易经》的时候也就没有这些心理障碍,有所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国刚说到这里内心也是不禁替祖先感到悲哀,只听他感慨道:“老祖宗的东西自己的子孙没继承下来,反而是让外人占了便宜,然后再让人家把嚼过一遍的甘蔗渣子喂给你,你还吃得挺香,什么叫不肖子孙?这就叫不肖子孙!”

    陈戒见陈国刚越说越激动,赶快安抚道:“爸,您先消消气,您老的话我听明白了,这书我看就是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差一步呢!陈国刚的预防针还没打呢,正因为有感于文化继承上的形式主义和刻板教条,陈国刚在给陈戒讲传统观念的时候向来都是要提前打好预防针的。

    “爸还没说完呢!《易经》有趋吉避凶的作用不假,但是你千万不要死在福祸上面,如果有一天你能看懂里面的话,还要记住一点:苟立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个人福祸离不开民族大义,这是林则徐的一句话,你要记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