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风餐露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风餐露宿 (第2/3页)



    杨忠。

    接过茶碗。

    放在鼻息闻了闻。

    “嗯,好茶。”

    喝了一口便把茶碗放在石桌上。

    取下头盔也放在石桌上。

    然后。

    把手伸进了盔甲上的铁兜里。

    摸出一锭十两银子

    说。

    “老人家,这点小意思收下吧,全当做我们的茶水钱。”

    “军爷,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老者。

    一再推脱。

    “我的一碗茶能值什么钱,军爷尽管喝就是,不朝您要钱。”

    “那这样吧,老父,你去村里弄点新鲜的菜来,今晚我们就这里埋锅造饭,我们好久都没有吃过纯绿色的美味了。”

    老者迟疑一下。

    点头说。

    “好,好。”

    “农家地里的菜不值什么钱,都是自家耕种的。”

    “别再废话了,我等腹中饥饿,收下银子快去吧。”

    老者。

    看面身前的军爷执意要给。

    不收又害怕惹事。

    迫不得已。

    收下银子。

    这才跨过小溪上的木桥回村去弄菜。

    行驶在后面一辆挂棚的豪华车撵。

    在一名侍人的驾赶下。

    率先抵达大槐树下。

    先从车中下来的两名婢女和还在车里的另一名婢女前搀后扶的把杨夫人吕氏给安抚下车。

    乍一看。

    吕氏夫人不到30岁的年纪。

    穿着一件特制的绫罗大裙服。

    大腹隆隆。

    不久就要临盆的样子。

    因为沿路颠簸。

    目下。

    她已经被折腾的小脸蜡黄。

    四肢疼痛。

    一个婢女在石头凳子上铺好棉垫。

    这才好不容易的搀扶着她坐下。

    随后陆续抵达的辎重车。

    也一辆一辆的停在槐树不远的小溪旁。

    士兵们帮着给骡马卸下辎重。

    骑兵们也给战马松了肚带。

    取下马鞍。

    便将牲口牵到溪边饮水吃草。

    火头军更是顾不上先喝一口水。

    他们忙不迭的找寻避暑之处。

    驾斧。

    搭帐。

    造饭。

    都是眼下要忙碌的工作。

    大将军杨忠此次就是专门护送夫人回老家武川镇生子。

    杨忠祖籍。

    虽为弘农郡华阴县人。

    因为他第四世祖杨延寿曾拜官职为北魏武川镇司马。

    至此。

    举家迁入武川。

    后来子孙们也都以武川为家。

    作为西魏的先锋大将。

    在此社会动荡不安的年月里。

    成年累月的东征西讨。

    生命朝不保夕。

    加上不久前。

    曾经命相书侍为夫人看相。

    人家只是说。

    “吕氏夫人肚子里怀的一定是个男孩。”

    杨忠便不惜长途跋涉也要将夫人送回故里。

    好让杨家的长子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出生成长。

    不出一个时辰。

    卖茶的老者。

    率领着另外两个老人。、

    一人挑着一副担子。

    踏过木桥悠悠晃晃的回到大槐树下。

    面框里盛满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

    卖茶老者放下担子。

    从一支破烂的面框下翻出一块烟熏的老腊肉。

    “你们家还有这种存货?”

    杨忠看着老者的穿衣打扮。

    对能拿出腊肉来招待。

    颇感惊奇

    “看来这里的乡亲过的不错。”

    “唉,军爷,您看到的只是表面,这年头哪还是人过的日子。”

    老者。

    长叹一声。

    继续说。

    “咱村正处驿道旁,原有千户人家,以前热闹的很,军爷,您再看看现在村里头还剩多少房宿,村里正处交通要塞,隔三差五不是兵就是匪,常常进村滋扰,官府默不作声,军爷你听听现在村里还有一支鸡叫声吗。”

    杨忠。

    鼻子开始泛酸。

    “老人家,那您这肉是怎么来的?”

    “今年正月,家中的米缸已见底,我没办法就迎着风雪走了两天,才进了大青山里,不料运气还不错,打杀了一头野猪,可等我扛着野猪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时,老伴儿却已经饿死在了床上,因为没钱安葬老伴儿,请乡邻给老伴儿下葬,用去半边野猪肉,剩下的这半边,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