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 (第2/3页)

李瑛是在“刁民害朕”,因为李隆基确实对他很不满!

    “今年年初,圣人还在洛阳。但不知为何,最后却提前返回长安,没多久我便被贬斥到巫山县。”

    王忠嗣一边说一边若有所思,感觉这些事情单独看都没什么,但串联在一起的话,就有些意味深长了。李隆基提前返回长安,是不是察觉到在长安的太子李瑛有什么异动?

    方重勇可不敢高估如今的李隆基,这个人的节操都已经掉没了!

    “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回复为好?”

    看到方重勇许久没说话,王忠嗣忍不住询问道。

    收到了李瑛的信,有很多种处理办法。

    最笨的办法是“已读不回”,当做啥事也没发生过。

    表面上看很稳妥,实则这是风险最大的应对方法。“已读不回”,表面王忠嗣看懂了局势,却又想坐视旁观。这种态度,在李隆基眼中,是最恶劣的。甚至与参与其中还要恶劣。

    参与其中,只是没脑子。而已读不回属于居心叵测。一个领兵的大将居心叵测,想想都让人汗毛倒竖!

    “王将军……”

    方重勇伸出手,就这样看着王忠嗣。

    “你这是何意?”

    王忠嗣一脸错愣的问道。

    “所谓疏不间亲,圣人于将军有养育之恩;忠王与将军有兄弟之情。我不过同僚之子,俗语有云:疏不间亲。很多话,那也得合适的身份才能说啊。要不然我说的话,将军又如何能信呢?”

    方重勇无奈叹了口气。

    听到这话,王忠嗣大喜,连忙从怀里掏出那张红纸,交给方重勇。

    “暂时,你可称我为叔父,我称伱为贤侄即可。回长安后,你便住在王家宅院。”

    王忠嗣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让方重勇怀疑对方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形信箱。

    拆开信,还是老爹方有德的笔迹,字形生硬而有力。

    方有德在信上说,他与王忠嗣相交莫逆情同兄弟,现在自己要去幽州干一番大事业,估计不会再回长安了,所以没空照顾方重勇,只能将他寄养在王家,一切听从王忠嗣安排即可。

    渣爹一贯的风格,从来不问方重勇行不行好不好,反正都是做完再说。

    “叔父,此事非常要紧,绝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

    方重勇很自然的改口了称谓说道。

    王忠嗣微微点头,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那要如何应对才好?”

    “直接回信拒绝,然后在信中痛斥太子应该谨守本分,朝廷自有法度,不是他用来收买人心的筹码。至于这封信,就没有必要专门送去圣人那里了,送去了反而有做贼心虚之嫌。”

    方重勇说出来自己的看法。

    不回信是居心叵测,把信转给李隆基,则是做贼心虚。唯有就事论事,断然拒绝,方能自证清白。

    “言之有理,确实应该如此。”

    王忠嗣微微点头。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缺得力之人商议处断,所以当事人很容易犯迷糊。只要能找到向来有主意的心腹之人,就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关于如何回复,王忠嗣心中早有想法,方重勇只是确定了他的想法,坚定了他的决心罢了。

    “叔父,我想学兵法。”

    方重勇双手合十行礼,对着王忠嗣深深一拜恳求道。

    “战阵上的那些东西,我自己心里明白,但是无法教你啊。若是我只求应付了事,到时候可能害了你性命。”

    王忠嗣有些懊恼的说道。

    这个未来女婿是真不错,一来背景是老朋友的儿子,不至于养成白眼狼;二来足智多谋,年纪轻轻就心智沉稳,未来必成大器!要是可以,王忠嗣当然愿意倾囊相授,教习兵法。

    可是方重勇哪怕再聪慧,甚至可以出口成诗,他现在也不过是个连骑马都不会的孩童而已啊。

    战阵上真正的心得体会,那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最多身临其境的时候多多提点一下,战争的能力需要在战争中学习,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另说,但历史上一向不缺只会纸上谈兵的废物。

    王忠嗣这是掏心窝子的话,就看方重勇能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了。

    “明白了,那事不宜迟,侄儿这便回夔州府城吧,那边的事情,关乎到我何时可以回长安。待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