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工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工程 (第2/3页)



    “世子,你要的工匠祁大人已经派来了。”

    陆闻达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在朱琳泽的记忆中,陆闻达是陕西人,坐不惯船也在情理之中。

    朱琳泽往嘴里倒了一口盐水,仰头漱了漱口将盐水吐进江里。

    “走,去看看。”

    朱琳泽让贺方进船舱把他昨晚画好的图纸拿来,他自己则和陆闻达先行下船。

    明朝的匠户地位低下,饱受各级官吏层层盘剥,生活困窘,朱琳泽早有耳闻,但等他亲眼看到这些匠户,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这些匠户有不仅有南京工部下辖的工匠,也有附属于南京卫所系统的工匠,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内务府的工匠。

    这些工匠穿着单薄的麻衣在冰冷刺骨的晨风中瑟瑟发抖,寒冬天脚上竟然还踩着破破烂烂的草鞋。

    负责带这些工匠过来的应天府胥吏见朱琳泽来了,和朱琳泽打了个照面便急匆匆地走了。

    显然这胥吏知道这里是疫区,嫌晦气。

    祁逢吉对这件事还算上心,足足给他找了三百多名各色工匠,有木匠,瓦匠,锯匠,铁匠,石匠等等,活脱脱地一个工程队。

    这些工匠的地位很低,而朱琳泽的身份是唐藩世子,在他们这些工匠眼里就是高高在上的天潢贵胄。工匠们低着头不敢抬头正眼看朱琳泽,生怕惹朱琳泽不高兴。

    后世人格上的相对平等是挥洒的几代人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严格的贵贱尊卑才是常态。

    朱元璋作为一个真正起于草莽之间的帝王,能够借鉴前朝经验,发展出一套颇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制度,是很了不起的,值得肯定。

    当然这套制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朱元璋本人的性格特点:朱元璋本人太理想化,忽略了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军屯制度可以让朱元璋骄傲的说出朕养百万军不费百姓一粒钱粮,但这一令他骄傲的制度在短短二三十年之后军屯就羁縻不振。朱元璋希望军户们能够世世代代为军,祖祖辈辈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匠户制度也一样,也是希望这些匠户世世代代为匠户为朝廷,为朱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